Quantcast
Channel: Digidea's Blog »茶盐宋朝体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

激活沉闷的仿宋体 - 原载于《艺术与设计》杂志 2011 / 9 月号

$
0
0

有关于仿宋体的一个专题, 主要是为此届 "方正奖" 宣传. 采访了很多人, 包括齐立, 杨雁, 苏世鹏, 应永会, 和我, 主角是方正, 我只是打酱油的而已, 勿喷...

感谢周娜编辑, 感谢代琳姐姐~

激活沉闷的仿宋体

周娜

仿照宋版书字体演变而来的“仿宋体”,一直以来发展缓慢。虽然历史上不乏经典的仿宋字体问世,但当代业界和出版印刷领域却热切盼望更具时代感的新款仿宋体出现。这对字体设计者而言,无疑是一个富有诱惑和充满挑战的机遇。关注、研究和设计仿宋字体的热潮,随着第六届"万正奖" 中文字体设计大赛的开幕也在日渐升温。

“和而不同”的仿宋体

1925 年,诗人徐志摩自费印行了诗集《志摩的诗》。这本主要表现爱情和人生玄想,充满青春活力与进取精神的诗集,被沈从文评价“作者无不以一颗青春的心,去鉴赏,感受”。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品读其中的每一首诗,然而却不常关注那一版诗集的印制。往细处说便是诗集选用了“聚珍仿宋”款字体编排,线装制作。殊不知,在民国和徐志摩的那个年代,仿宋字体曾“迷倒”过众多文人墨客,掀起了印刷设计的一般时尚风潮。《志摩的诗》是其中的代表,而沈先生的评价或许也多少掺杂着点阅读时的视觉通感吧。

说到字体,当代人接触最多的还要数宋体字了。虽然名称上一字之别,但“仿宋体”和“宋体”的差异却十分明显。顾名思义,仿宋体是仿照宋版书的字体演变而来的。仿宋体横竖笔画均匀,起笔和落笔成倾斜形,笔法锐利,结构紧密,清秀雅致。相比之下,源于明朝刻本的宋体字笔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横细竖粗,末端有装饰部分(即“字脚”或“衬线”),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并且经常用于书籍、杂志和报纸印刷的正文排版。

在字体设计师的眼里,两者的区别还有很多,也更加具体化。“宋体字形较方正,基本可以同时满足横排和直排的需要;而仿宋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它必须有一定的倾斜,一旦被调正会十分呆板。”厉向晨,“茶盐宋朝体”的设计者,一向关注此类研究并且对宋体和仿宋体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描述。厉向晨说“仿宋体在横排使用时,字体的倾斜会使视觉中线不断产生跳跃,从而引起阅读疲劳。其次,仿宋体无法拥有太多字重,而宋体则可以从很细到很粗,做出一套庞大的字体家族”。这样一来,仿宋体最多只能做两三种细微的变化,很难通过字重对比起到强调等视觉作用。这一弊端在民国时期的印刷品上已有所反映,譬如聚珍仿宋版《集韵》一眼看去几乎难以分辨字头(字典中的大字)与释义。此外,厉向晨还通过细微的比较指出,“宋体或圆润一点或尖锐一点,可以表现出人文或时尚等不同感觉,而仿宋目前还无法做到这一点。”


聚珍仿宋版《集韵》

应用上的差异和局限,在客观与主观上并没有减弱民国时期文人对仿宋体的青睐。1920 年,中华书局开始排印出版《四部备要》。作为学习和研究古代文献的常备书籍,《四部备要》用丁氏仿宋活字排印,是选用仿宋字体作为装帧用字的另一典范。这一著作因选题实用、字体清新,很适合中小图书馆和文史研究者使用,流传甚广。其“字画清晰、精美古雅”的韵味延绵至今。

民国时期,仿宋体的流行其实并不止是在书籍印刷上的广泛应用,还包括了各种产品的包装、广告牌和公司的标识等,都可以从中看到仿宋体的身影。中华书局编辑部所著的《回忆中华书局》一书里曾这样写到:“……特别是以仿宋字排印的名片,全国闻名,广内设立名片部,每日印刷百余合(同‘盒’),大有应接不暇之势……”

及至新中国成立后,仿宋字体的使用才开始逐渐减少,除政府公文和少量书籍以外,很少再在其它地方应用仿宋字体了。就连中华书局也慢慢停止用聚珍仿宋排印,只有人民出版社的《毛泽东诗集》等著作依然使用仿宋字,而此时的仿宋体也已和从前大相径庭了。

有待突破的聚珍仿宋

回眸上个世纪初,1915 年丁善之和丁辅之兄弟二人集宋刻本字体的优点,同时参考了清刻本《朱柏庐治家格言》仿宋字的笔形设计,聘请当时的名刻工徐锡祥、朱义葆两人合刻铅质活字,创制了“聚珍仿宋体”,这款字体随后被视为现代仿宋体的鼻祖。

评述起这款字体,现任方正字库高级字体设计师的齐立说“它横竖粗细相近、笔调细秀均匀,潇洒多姿。用它排印诗歌文集,古典文学遗著,非常的精彩。”与此同时,齐立也指出了聚珍仿宋体所存在的问题:“如字的大小、重心、字型的美观度、结构的严谨度、制作的完成度、字与字之间的‘顺向性’等都高待提高。”

正是因为时代和审美发生了深刻变化,即使是昔日看上去美妙的聚珍仿宋,如果没有突破和创新,也终究无法满足当代印刷和排版的需求。此时,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在原有聚珍仿宋基础上,设计更具时代感的仿宋新字体。值得一提的是,方正字库的字体设计师杨雁开发出了“聚珍新仿”。这套仿宋字体以活字版聚珍仿宋作为设计基础,延续了传统聚珍仿宋的精髓,通过使用现代技术,满足当代审美需求,使字体更真实用价值。说到设计,杨雁感慨“新仿”的难度在于把握整体感和排版效果。由于仿宋体的笔画都是倾斜、略带弧度的,而且笔画富有刚柔并济的效果,因此杨雁认为“活字版聚珍仿宋风格的随意性较强,字面大小不一,只适用于竖排等等。而聚珍新仿要做到的就是既借鉴聚珍仿宋的风格又规避不足,让每个字协调统一,结构调整的目标既要适用于横排也要适用于竖排,以便更好地满足排版和印刷要求。”

同样热爱并尝试改良聚珍仿宋字体的独立字体设计师应永会和厉向晨,也正面临类似的设计挑战。应永会早年阅览过民国时期的大量书刊,那时他就被聚珍仿宋的美感深深吸引了。随后,应永会还陆续收集了一些民国时期的老画册,以及解放后一些美术家前辈设计的仿宋美术字体手稿。他说,现在电脑中所见的仿宋体都比较尖、硬,失去了当年聚珍仿宋的古典美感。而应永会的希望就是通过自学的字体设计,“能将仿宋体设计得更有聚珍仿宋的意味”。

同样地,字体设计师厉向晨也搜集了民国时期使用聚珍仿宋印制的书籍,“还有几次因为太激动而买重复了”,厉向晨笑着说。说实话,对宋刻的东西厉向晨原本并没离太大兴趣和热爱,但是“当我一看到聚珍仿宋以后,就深深的爱上它了”。后来,他这样比较和比喻聚珍仿宋:“宋体的笔画及结构是比较严谨的一个体系,而楷体则不够严谨,宋朝体(宋刻本字体)作为二者之间的过渡形态,结构也是差强人意的。而聚珍仿宋则对宋朝体重新进行了一次整理,这就像是改装一辆旧车一样,使宋朝体这辆旧车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它的后继型号(宋体)。”

如今,厉向晨在努力对仿宋体进行“翻新”。“我感觉以自己现有的水平,似乎暂时还难以优质的完成复刻聚珍仿宋的任务。因此,我想做一款不同的仿宋体出来,即使做得不够好,也不会愧对聚珍仿宋和丁氏兄弟。”厉向晨说到。就这样,他转而设计出了茶盐宋朝体。即便如此,对聚珍仿宋字体创新的想法在厉向晨心中始终不能放下。“我对宋刻字体的学习大多是对原件中笔画样式的模仿,但神韵依旧不足,较聚珍仿宋有较大的差距。到目前为止,我仍在学习和尝试中。”


厉向晨复刻的聚珍仿宋

字体开发的孤独艰涩

随着经典聚珍仿宋体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由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设计的仿宋字体,自问世以来沿用至今。齐立指出“这款仿宋字体设计的年代比较久远,而现在所用的仿宋体基本上都是以此为蓝本的,因此这一仿宋体同样面临创新和突破的挑战”。他告诉记者:“现用的仿宋体以字体秀丽整齐、清晰美观、刚劲有力等为人们喜爱,常用在副际题、诗词、短文、批注、引文等。但由于字的笔画纤细、字面小,视觉上字距过大,小字号使用有缺陷,因此并不适合排印长篇文章和书籍。否则容易视疲劳,阅读时间不能长久。尤其更不适合屏幕显示和电子出版物使用。”

于是从 2000 年开始,齐立带着一个课题组在这一字库基础上又修整了几千字,并补完了 GBK。2003 年齐立离开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之后,课题组成员又补齐了 GB18030,但遗憾的是最终没能看到它在实际中得以应用。齐立对仿宋体的设计方案迟迟无法推广开来显得忧心忡忡。然而,令他欣喜的是最近自己所在的方正字库完成了一款仿宋体,很快就可能商品化。与此同时,另一款字体也在紧张的设计和制作中。

事实上,仿宋体在“宋、黑、仿、楷”这几大门类中的发展速度最慢。从事字体设计多年的方正字库设计师苏士鹏对此不无担忧:“现在大家使用的仿宋体,粗细结构上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铅字时代还有方仿宋,扁仿宋等仿宋字体,而在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却只有一款长仿宋了。”身为仿宋字体设计者的厉向晨也深有同感,“仿宋字在市场用得少,那么字体公司或设计者在这方面做的研究与开发就会相对较少。这造成了市场上缺少优质仿宋字体可供选择的局面,进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另一方面,中国的字体设计很大程度上跟着日本走,日本做了什么样的字体,中国就模仿什么样的。而日本没有仿宋体,因此对中国字体设计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不得不让人陷入反思:汉字本是中华文明的体现,汉字字体设计本该由中国的字体设计产业自主开发,况且仿宋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由中国人设计的字体,它更应该在当今社会持续不断地创新与拓展,而不是像以往那样跟着日本的步伐走。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无论是像方正字库这样的专业设计单位,还是像厉向晨这类独立的字体设计师,其实都已经认识到了仿宋字体亟待开发的问题,并着手设计和制作。坦诚地讲,这个过程中有太多技术难点需要一一攻破了。齐立点出了普遍遇到的主要问题:“仿宋体虽然能用不同的工具随手书写,而且一般感觉很容易,但要写好实属不易,尤其是用作字库目的,在书报杂志等多领域广泛使用的就更难了。”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在齐立看来主要是因为“仿宋体的结构不但严谨而且非常特殊,创写新的仿宋体重心不太容易掌控,尤其是大字面新结构的。另外,仿宋体设计时间长,成本也较高。”

仔细观察的话,人们不难发现仿宋体的横划倾斜,竖划因为受到笔形影响也不完全是笔直,因此写出的字不是左倾就是右倒。这样一来,需要设计者在创作过程中既能不断“险中求稳”,同时也要考虑字与字之间的“顺向性”问题——不能你“平”我“斜”,造成笔划间互相“打架”,又不能把笔划的斜度做得完全一致。

上述问题使得大字面的仿宋字不易写漂亮,字与字不容易排整齐。在齐立的观念里,仿宋体是宋、黑、仿、楷中最难设计的一种,这是因为“仿宋的结构比楷书严谨,楷书个性强,允许字略有大小,重心相对容易控制。仿宋的黑白调整比楷书难,做匀也难。宋体、黑体都是横平竖直的,是四体中相对容易设计的字体。”


上:聚珍新仿,设计师:杨雁
设计理念:将书法字与印刷字相融合,结合字体的观赏性及实用性为一体。
设计时间:自 2009 年开始准备(经过多次设计方案),直到 2011 年定稿开始设计制作。

中:设计师:齐立
设计理念:这款新仿宋的笔画造型吸收了刻本《冬心先生画竹题记》、《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卷》的局部笔形特征,加以改进设计。吸收了钢笔书体的元素,从印刷适性、版面效果、阅读舒适度出发,融合齐立多年来对刻本字体的情感,创作了这款字体。字体既有课本字体的硬朗挺拔,有有书法字体的娟秀柔美。字面比传统仿宋大很多,字形趋于方正;横线比传统仿宋略平,不影响竖排更利于横排使用。
设计时间:1990 至今(仍在研发)

下:设计师:苏世鹏
设计理念:笔划采用刻本笔划风格,在传统的仿宋结构上进行加宽;既保留了刻本的风格,又布局严谨。
设计时间:2000 年 - 2007 年

仿宋体的未来

眼下,仿宋体遭遇乏善可陈,设计实操困难重重等不利因素。不过,这种情形也给了字体设计师们更多机会跃跃欲试,甚至让他们为此而感到一丝兴奋。其实,在字体设计领域里已经有几十年没有出现过新仿宋字体的面孔了。正因为如此,像齐立这样的字体设计者在许多年前便开始着手准备设计一款新的仿宋字体,以满足用户的多方面需求。“可能是我的要求比较高吧,所以至今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齐立说。

有了像齐立他们这样“有意而为之”的字体设计者,相应地也有一些“偶然成型”的字体设计。苏士鹏就是在设计一款刻本风格的字体时,偶然间创制出了一款仿宋体。“当时,我想到的结构是采用柳体的,结果拿给方正字库的开发总监朱志伟老师看后,他认为这种字体结构比较乱、大小不一,应该调整为统一。于是,我就把这些字的结构重新调整了一遍,结构上还是方的,但更加规矩了,结果就做出了套仿宋体”,回忆当初的情形,苏士鹏讲出了这段小故事。

多年采,齐立和其他执着的字体设计师们一直笃信仿宋体是一种能够设计得非常漂亮的字体,哪怕当前的情况并不让人满意。“这么些年了都没看到过新的、好的仿宋字体问世。而现在社会有大量的需求,很期待新颖的方仿宋体出现,以弥补现有仿宋体的不足,拓宽这种字体的应用领域”。齐立说,他非常希望尽快看到更好的精品字问世。

专家们普遍认为仿宋字体的开发前景很大,并呼唤更多优秀设计师能投入仿宋字体的开发和设计。近日,第六届“方正奖”中文字体设计大赛发出了最新的作品征集,并将设计的主题锁定在“中国仿宋”上,目的是希望通过大赛能诞生一批真正有潜力的优秀字体作品。

作为业内人士,齐立也为很多参与者指出了重要的设计方向。这就是必须强调以阅读舒适为前提,做大字面的仿宋体设计;要讲究字形美观及排版效果等,力图拓宽使用层面。另外,在技术上所要攻克的最大难点是字体如何才能设计得高雅秀丽,如何解决字形“东倒西歪”、字与字之间“顺向性”、笔划间互相“打架”,以及字体撇捺舒展等问题。此外,杨雁认为仿宋字体还可以通过笔画粗细的变化拓展出家族字体系列,应该有方、长、扁等类别的仿宋体,从而更广泛地适应于不同的编排与设计。

仿宋字体如何在当下以精彩纷呈、凸显中华文化的姿态呈现出来,值得人们的期待和参与。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





Latest Images